領導 Leadership > 領導力
feature picture
洪昌輝提供

帶人不能靠權力,要靠影響力!3個關鍵要素,帶出「超給力」部屬

2020-03-05 特力集團學習發展部資深經理 洪昌輝
分享
收藏
已完成
已取消

權力可以迫使他人行動,而影響力卻讓人心甘情願地改變。一位好的主管,不只靠頭銜來帶人,更會用一種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,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。根據過往帶人的經驗,我歸納出影響員工行為的三要素,可讓主管逐步鍛鍊出影響力:

一、教:讓員工會做

沒有教導,就沒有領導。員工不是用「管」的,而是用「教」的,但不要期望「教到」好員工,而是要「教導」好員工。怎麼教,才能教出好員工?有三個關鍵技巧:

1. 善用經驗連結

成年人的學習,習慣連結過去的經驗,當主管教導一項新的資訊,如果能建立在對方已有知識的基礎上,大家記憶起來就會更加容易。

在一個婚宴會場,我看過一個專業攝影師在幫一群上了年紀的親友拍團體照,當旁邊的人說要比「愛心」時,許多人比不出來,而攝影師比出「愛心」手勢,跟長輩們說「數錢」,長輩們馬上都學會了。所以部屬不會做,教學方法要改過!

2. 讓部屬了解行動的意義

史蒂夫‧賈伯斯(Steve Jobs)當年為了說服百事可樂總裁加入Apple,對他說:「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,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?」這就是以「意義」造就影響力的經典。電影《我和我的冠軍女兒》女主角吉塔參加角力比賽,從不知為何而戰,到為了爸爸而戰,進而為自己而戰,最後為國家、為成千上萬的女孩翻轉人生而戰!這段經驗可以看出,不同的意義會驅動不一樣的行為,造就不一樣的成果!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意義,主管可以多思考如何讓員工親眼目睹、親耳聽聞自己的工作如何改變他人的生活,使得他們對自身的工作產生意義感。

3. 多舉例、說故事

以故事、案例來傳達知識,可以觸動人們內心深處一些類似的觀念,你的部屬印象才會深刻。它是教導及學習複雜事物、最有效率的方法,能取代命令與教條的溝通方式。為了講好故事,主管平常要多觀察組織每天發生的事,蒐集起來當作教學的真實案例,在適當的時機運用一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。

二、心:讓員工想做

丹尼爾‧品克(Daniel Pink)在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中提到,驅動力1.0時代,員工最在乎生存需求,也就是吃飽穿暖。到了2.0時代,員工開始看著獎懲決定行動,而3.0時代則必須靠內在的力量才能驅動。由外而內是「壓力」,由內而外是「動力」,壓力是一種「要求」,但動力是一種「追求」。只要員工有動力、而非你指定,表現出的過程與結果都會截然不同。培養員工的「心」,有三個技巧:

1. 提供員工思考和選擇的機會

每個人的內心深處,都有保留個人意志的欲望,我們討厭被強迫改變,只有自己想變的時候,才會做出不同以往的行動。

帶領員工時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,問員工你會怎麼做?多給員工選擇的機會,讓他自己思考,進而自己承諾,「言必行,行必果」如此就能有效影響員工的行為。以教育訓練課程為例,如果希望提高出席率,只要請參加學員回覆是否確定出席,或是請他們寫下想要問老師的問題、並回傳,就像是一個答應出席的承諾一般,無形提高他們的出席意願。

2. 為部屬設立值得挑戰的目標

當一個人接收到具有挑戰性的目標,又能透過自身擁有的技術盡可能達成,那行為和意識就可能高度統一,進入「心流」(flow)狀態。心流經驗是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一件事,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端的享受,以致於會不惜代價的全然投入。

當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‧卡內基(Andrew Carnegie)在1912年以100萬元的年薪,聘請查理·斯瓦格為公司首位總裁時,如此高的年薪引起外界議論。但斯瓦格具有非凡的領導才能,只用一隻粉筆就激發部屬奮發向上,創造極大的正向影響力。

公司旗下一家鋼鐵廠的產量落後,斯瓦格問日班的領班說:「你們今日煉了幾噸鋼呢?」領班回答:「六噸。」他便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個很大6,就默默地離開。夜班工人接班後,看到地上的6,好奇地問是什麼意思;日班工人說:「總裁今天過來了,問我們今天煉了幾噸鋼,領班說6噸,他便在地上寫了一個6。」隔天早上,斯瓦格再次來到工廠,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已經被夜班工人改寫為7。一聽到自己輸給夜班工人,日班工人很不是滋味,決心給夜班工人一點顏色看看,大伙兒加倍努力,結果那一天煉出了10噸的鋼,在地上驕傲的寫了10。這兩班工人不斷競賽,鋼鐵廠一改昔日的成績。不久之後,其產量竟躍居公司所有鋼鐵廠之冠。

3. 提供情感關懷,創造歸屬感

我們一生受到較大的影響,大都是父母,那是因為他們對我們付出關心、愛心,與我們情感有較深的連結,自然而然我們就願意接受父母引導,進而受到他們的影響。同理,主管要將決策變成部屬的行動,單憑權力是不夠的,有情感連結,能驅動更大的影響力。

三、勢:讓員工好做

「勢」簡單說就是環境,人會順勢而為。在《荀子.勸學》篇中,「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」就清楚闡述了「勢」的影響力。主管又可以如何創造「勢」?

1. 剔除有毒員工

優秀員工都默默觀察管理者如何對待低績效員工,當他被迫與那些不專注於做最好的工作者一起工作時,他們會失去熱情活力和創新靈感,以致於造成工作的不愉快。

2. 打造正確的制度

企業的制度與文化決定的員工的行為方式,制度與文化就是挖溝渠,挖好了,水自然流到你要的地方去。

18世紀英國政府會把犯了罪的英國人,發配去開發澳洲。政府將運輸工作發包給私人船主,一開始的付費辦法是根據上船的人數支付,許多船主為了牟取暴利,盡可能地在一艘船上乘載更多人,對於罪犯能否活著到達澳洲就不聞不問。從英國運送到澳洲的犯人,在船上的死亡率高達12%。

英國政府嘗試各種方式來降低死亡率,例如每艘船派一名政府官員把關,或是加派醫生負責犯人的醫療衛生,或是對船主進行教育訓練,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。一直到更改「KPI的計算方式」,改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數來計算報酬,結果船主主動請醫生跟船、在船上準備藥品、改善生活等措施,盡可能地讓每一個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達澳洲。這個故事讓我們清楚一家公司制度的重要性。

3. 提供容易使用的設備與環境

以設備來說,人工與電腦去篩選資料當然是天壤之別,效率差一大截!要員工去打仗,就該提供他該有的設備,不是靠員工會打仗、想打仗就能衝鋒陷陣、義無反顧,最後「見勢不妙」想當然爾就是「陣亡」。

另外人很容易受環境而產生不一樣的行為,舉個例子來說,搭乘公車的人幾乎不會排隊,但是搭乘捷運與高鐵的乘客都會排隊。原因很簡單,就是捷運與高鐵都會停在「準確」的位置,便於形成秩序和規則。在經營管理時,可多借助設備和環境,讓你的員工做出對的行為。比如許多餐廳把後場的廚房調整至顧客看得到的地方、裝上透明玻璃,讓顧客一目了然,透過這個方式,員工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,正向的員工更會從中找到成就感!

每家企業都想要永續經營,而要永續經營就必須持續獲利,能持續獲利是因為有好的產品或好的服務,而好商品、好服務則是來自於擁有一群優秀的員工,而之所以稱為優秀員工是因為他們有好的能力,但什麼是能力呢?行為能表現出來的才叫能力。

身為主管必須要影響員工展現出對的行為,想辦法讓員工「會做、想做、好做」,只有「教」與「心」員工知道「見勢不妙」,只有「教」與「勢」員工會「無心戀戰」,只有「心」與「勢」員工是「無能為力」,「教、心、勢」三管齊下缺一不可。

相關文章
領導 Leadership > 領導力
feature picture
製圖 / 經理人編輯部

換了位子卻不換「腦袋」,團隊可能更容易解散?專家:新官上任先換 3 種思維

2025-07-18 整理・撰文 吳俊毅
分享
收藏
已完成
已取消

組織內常會有一種模範員工,不僅績效達標、犯錯率低而且使命必達,短短數年就被提拔為團隊領導者,並因此接受公司的重點栽培,學習主管基本能力,如預算編列、會議管理等。

但這種優秀人才在上任後,卻發生績效沒有達標、管理也出現問題,甚至讓團隊面臨崩潰邊緣;為何具有潛力的模範員工,反而成為不適任的領導者?

新官上任遇挫折,是因為換了位子卻「不換腦袋」?

據知名市調機構顧能(Gartner)研究,在首次接棒成為「新官」的領導者中,有高達6 成的工作者會在 2 年內面臨失敗。

波士頓卡羅爾管理學院(Boston College 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)的教授海德.阿貝利(Heide Abelli)認為,這 不代表企業識人不明,而是培訓制度出了問題——提供了管理職的訓練,卻忽略了培養「新官」需要具備領導思維。

延伸閱讀:領導者和管理者,有何不同?領導力之父:有 12 個顯著差異

阿貝利解釋,培訓計畫失敗的原因,在於企業忽視對於這群新官的理解,以及照顧他們的潛在需求。換了位置卻不換腦袋,反而讓過去模範員工的成功,成為擔任領導者的阻力。

這也是許多新手主管陷入撞牆期的關鍵所在:不是技巧不夠,而是沒有一套方法能協助他們轉換視角、練習帶人心法。

為了幫助新官上任順利轉型,《經理人》推出「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」線上課及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》模板,針對從同事變上司後會遇到的自我定位、交辦任務、Z世代溝通等問題,提供系統化的解方與練習策略。

阿貝利建議所有「新官上任」的領導者都應該轉換下列 3 種腦袋:

1 號腦袋:團隊思維

對員工來說,組織是根據個人工作表現來評估績效,因此力求個人表現獲得成功與肯定,已經深植體內成為本能,愈優秀的員工,愈是以「自我」為導向,這正是他們成功的要素之一。

但成為領導者, 心態就必須從自我轉向團隊,焦點也必須從個人成功轉為促進團隊勝利。 如果新上任的領導者持續以自我為導向,將難以讓部屬放心追隨,恐引發團隊缺乏動力、難合作互動等問題,將團隊一步步推向失敗。

反之,若領導者能將腦袋轉換成「團隊思維」,將自己的工作定義成為團隊帶來效益,當部屬看到領導者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服務時,將被激勵而更加努力,讓組織邁向卓越。

2 號腦袋:解決問題

模範員工十分聰明,會積極避免自身落入問題無法解決的困境,所以多數傾向只接受能夠解決的挑戰,心態上偏向於「迴避問題」。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與聲譽,儘管可能喪失機會也會選擇追求穩定性。

作為領導者卻必須挑戰現狀,追求創新並對改變保持開放態度,不能過於避免風險,甚至必須想像新的可能性,不能被面臨的困難或問題所阻礙。

所以,領導者必須換上「解決問題」的腦袋,對於習慣迴避風險的人來說,這的確是一大挑戰,但若沒有進行轉變,他們將難以適應計畫的快速變化。阿貝利建議領導者可以設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,同時勇於承擔犯錯的風險,才能為組織找到新的方向。

延伸閱讀:千禧世代普遍喜愛「迴避風險」?當心去脈絡化的刻板印象,限制你的選擇

3 號腦袋:靈活適應

模範員工在執行方面十分出色,一直以來都能夠按時將工作完成,也十分重視決策的執行力,所以在擔任領導者時, 容易只專注在如何最快速著手處理,卻忽略掉執行前溝通與改善的空間 ,甚至可能對於部屬的提案產生抵制情緒。

阿貝利提醒領導者,若是過於關注於執行面,會變得抗拒創新與改變,反而讓團隊錯失創新的機會和失去競爭力,甚至忽視客戶的需求,對組織造成災難性的後果。

假如換上「靈活適應」的腦袋、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也會樂於接受不同觀點,能夠讓執行更加有靈活性,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;當組織始終保持靈活並緊密合作,就能夠打造強大的跨職能團隊,對於客戶的需求做出靈活與快速的反應。

新官上任3思維
海德.阿貝利認為,新任領導者先轉換成團隊思維、解決問題、靈活適應等 3 種思維。
製圖 / 經理人編輯部

資料來源:CLOHRMorning

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
相關文章
會員專區

使用會員功能前,請先登入

  •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,一次提升領導力
  •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、名人金句抽籤
  • 收藏文章、追蹤作者,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
  • 定向學習!20 大關鍵字,開放自選、訂閱
  • 解鎖下載專區!10+ 會員專刊一次載
追蹤我們